好像很近,又似乎仍很遠。

 

「你知道那些陳....什麼廷的,都是綠的嗎?」

『段宜康出來說了,那裡面只有一個人有民進黨籍,其他的都沒有。』

 

我以為我終於成功地正面擋回了一擊

沒想到並沒有

 

『段宜康太過情緒化了,他講的東西...』

「你不信?」

『我不信。』

「民進黨自己的人出來講這些人不是民進黨的,你不信?」

『不信。』

「那要怎麼樣才算證據?」

『他們自己出來講,那才叫,我才信。』

 

 

 

 

 

1. 還是起情緒了。

 中途幾次叫自己冷靜,但瞬間又失控了。

 

2. 這真的是信仰。

 

一個是你觀看什麼媒體;

我基本不信電視新聞了,只剩公視,

訊息來源是批踢踢和臉書轉貼,撰寫人都是個人;

媽主要就是電視新聞,撰寫人是主流媒體。

 

另一個是,接收到同樣的訊息,你所做的判斷。

我看完的那瞬間,狠狠地翻了白眼、毫不猶豫地選了支持我的,

而媽,完全不能接受我眼中鐵證如山的訊息,始終認為這背後有某種程度的操控。

 

一想我發現,正反兩個訊息都是個人發出的,

一個不知名,另個是看似釋出這訊息對他絲毫沒有利處的綠委;

可是,邱毅都能說立法院內擺的「香蕉」「經過他查證」全都是民進黨送進去的了,

被媽形容為情緒化發言的立委說話當然不該有可信度。

 

但我接收的當下瞬間就用一百分的自信立馬判斷好了。

 

所以我的判斷也有相當嚴重的情緒化偏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很想跟著風潮,感嘆這整件事都是「信者恆信」。

 

信者恆信真的存在。

比我原先預想的更普遍而嚴重的存在。

(我原來以為客觀應該還佔有六七成,只是大家都仍消極、犬儒、不行動;

 現在,我覺得偏差應該佔了至少九成的判斷...)

可是,如果我說服貿的議題是信者恆信,

我就輸了。

 

我的信仰是科學,

我相信這事存在一個、唯一的、最好的、正義的

應該的結局

 

我們要找到那結局是什麼,

 (現在的相信是:對民眾解釋其中利弊、完善立法監督服貿)

並盡一切努力去實踐它。

 (禮貌、秩序和守法都不是判斷學運是否成功的標準;

  標準,大致上應該是,達成訴求的比例/過程中的犧牲)

 

 

 

所以,繼續吸收資料;

務必正反方都要詳盡,因為你已經知道自己有偏差了。

 

接著,控管情緒。

被挑起情緒就輸了,既然你的信仰是邏輯與理性的話。

 

服貿是邏輯問題,有實數解;

只說你冷靜思考判斷後確定的,然後努力把能說的擴大到全部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要戰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!!!!!

 

這種感情就不要再出現了 =.=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iBac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